市场规模超58亿!无人机电力巡线新变革!

2020-09-03 15:05:45 阅读量 2851

摘要:近年,在无人机技术的不断融合创新、迭代驱动之下,无人机电力巡线行业逐步迈入一个全新的智能化时代。

有数据指出,今年我国输电线路总里程将从2014年的115万公里增至159万公里以上。目前我国110kV以上高压输电线约为52万公里,按每年寻检30次测算、无人机单机寻检3000公里、无人机单价20多万元计算;全国需要5000多架无人机,对应的市场空间约为10亿元以上。在市场需求与政策支持的双重驱动之下,电力巡检无人机市场已成为下一片蓝海。

随着无人机电力巡线多载荷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无人机技术向电网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验收等环节纵向全过程管理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手段和可能。

无人机电力巡线辅助设备全寿命管理应用

按照设备全寿命管理的理念,应用电力设备上安装的高性能、远距离、低功耗RFID电子标签,通过无人机机载轻量化超高频射频识别模块,识别读取电力设备实物ID信息,与PMS后台进行信息联动和共享,交互式无人机巡检作业方式,既提高了无人机作业效率,又强化了设备巡检及检修作业的流程闭环。

智能无人机辅助智能电网规划应用

利用固定翼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设备,可对变电站选所、输电线路选线进行全地形、大范围、快速化扫描,并根据点云解算产生的三维地形数据,进行科学的比选,可以提供最优的站址、最佳的路径选择。

智能无人机辅助设计、建设技术应用

基于无人机激光雷达三维扫描技术,得到的电网三维平台成果数据,可进行电网工程仿真设计,根据三维平台中详细的地形、地貌及已有设备模型,进行可视化仿真设计,优化原有的电网工程设计方式。并基于高精度三维模型,进行工程建设详细尺寸设计,辅助工程建设。

智能无人机辅助项目验收应用

当前无人机参与项目验收主要应用在电网基建、改造等项目的竣工验收环节,一方面减少了人员登高验收作业的劳动强度和安全隐患,同时也提高了项目验收质量。但现阶段的验收还是停留在可见光外观检查的层面,在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后,通过三维模型重建,可以实现标准化设计与现场实际的模型比对,从而对导地线弧垂、跳线间隙、杆塔倾斜等需要量测与计算分析的验收科目实时精准验收,进一步减轻人员验收的工作量。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出于传递信息及学习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立场,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自动飞行赋能行业生产力

点击体验,更智能、更便捷的无人机自动飞行系统

微信咨询

工作日: 9:00 - 17:30

预约在线演示

由于预约人数较多,请添加客服微信后,发送您的预约需求,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络。

  • 添加客服,预约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