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路运输和公路管理方面,无人机同样有很多应用场景,最让人称道的,应该就是桥梁、公路的安全巡视和监测,尤其是一些山区高速、跨海、跨江大桥、高架等公路设施的巡逻、监测。
2018年,南京运管运用无人机对中央门火车站进行无人机“鹰眼”执法。通过无人机航拍取证,市运政稽查执法队员在路面拦截的方式,大力打击大客车违章行为。
2018年6月雅康启动高速无人机实时监测高速沿线高边坡、桥下空间、等车流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远端分流等缓堵措施。
2018年7月16日,株洲市公路管理局与第三方公司举行了首批高速无人机交接仪式,这标志着高速无人机将首次应用于株洲公路日常巡逻,大力提升公路部门日常养护和应急抢险能力。
无人机不仅可以对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进行巡逻,还可以进一步加强为桥梁诊断医生助手,在巡查过程中就帮助发现问题。
2017年,成都纵横一款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CW-10对沪常高速青浦段进行了巡查,此次巡查全程18.3公里,无人机往返飞行总里程近40公里,图像实时传输距离近20km,打破了行业应用先例。无人机全程实时回传视频图像,并且保存所有巡检历史信息,形成巡检信息数据库。
2018年9月,中铁大桥局桥科院展示一新型无人机B-001,其翼展有1.3米,最大抗风能力为六级。无人机上搭载了4000万像素镜头,能到达一些人工难以到达的位置,最重要的是可以实现向上无死角拍摄,改变了普通无人机只能向下拍摄的弊端,帮助检测桥梁钢梁下部病害等情况。且具有测距功能,智能化识别裂缝,精度能达到0.1毫米,相当于能在3米以内看清一根头发丝,不但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也将误测漏测扼杀在了摇篮之中。
此外,无人机还可对桥梁等设施搭建三维建模效果,形成公路基础设施电子档案等。
无人机的应用还有很多,总的来说,不仅仅是代替人的眼睛飞到空中“看”交通,未来是要发展成为一个智能终端,能感知、抓拍识别分析,能喊话威慑,传回来的数据还可以实现三维建模、公路资产电子化建档,同时补充交警智能非现场执法的原始数据。
未来,在无人机交通领域的应用会愈加广阔,一定会有我们现在没看到,但已经在测试的场景。最后提醒一下,是自建无人机操控队伍还是购买第三方服务,是一个需要考量的问题。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出于传递信息及学习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立场,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