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萌发,大数据的形成、理论算法的革新、计算能力的提升及网络设施的演进驱动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阶段,智能化成为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12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将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网联无人机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无人机电力巡检进入智能化的新阶段。
无人机电网巡检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越过了人工操作阶段,进入了自动化巡检阶段,实现了基于手动示教/三维航线规划等预编程方式的无人机自动驾驶,以及电力设备部分典型缺陷隐患辅助分析。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将驱动无人机电力巡检向由自动化向智能化跨越式发展。一方面,推动电力巡检设备的智能化和作业自主化,另一方面,有效提升机巡大数据智能化处理水平,开创无人机电网巡检新局面。
推动电力巡检设备的智能化和作业自主化
随着人工智能、5G通讯、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及传感器技术等的不断发展和深度融合应用,将攻克无人机自主巡检一系列关键技术,全面突破复杂场景实时感知与避规、实时目标智能识别与跟踪、智能路径规划、智能飞行控制与自主决策、动态精准定位、环境自适应拍摄、多机多任务协同控制、协同语义交互等一系列制约无人机电力应用的技术瓶颈。通过无人机系统在线环境感知和信息处理,全方位感知作业环境并规避障碍物,实时智能避障和自主航线规划,按照巡检任务要求,自主决策并生成优化的巡检路线和控制策略,实现开放、动态、复杂输变配工况环境下电力线路巡线无人机的智能化和多机协同巡检的智能化,智能、安全、高效的开展电力巡检,大幅提升电力巡检的智能化程度,巡检效率和质量,以及供电可靠性,有效解决结构性缺员等问题。并不断深化和扩展无人机电力应用,探索开展智能化无人机异物清除、带电水冲洗等带电作业,基于无人机的复合绝缘子憎水性检测等监测作业,逐步推动无人机检测、检修智能化。
同时,通过研制一体化无人机智能机场,攻克基于“固定平台”和“移动平台”的无人机自主巡检技术,突破现有无人机续航能力限制,形成无人机持续作业能力。无人机智慧机场是保障无人机持续自主运行的基础设施,为无人机提供起降场地、存放、充电、数据传输等条件。无人机智能机场可为无人机创造全天候恒温湿的存放空间,具有精准降落引导系统、抓取机构和自主充电/自动电池更换系统,保障无人机的续航能力。具有独立的环境监测系统自动判断试飞条件,可支持太阳能供电、外接电源等多种供电模式,同时,可兼容多种无人机机型。通过部署网络化固定/移动无人机智慧机场,可实现全天候、全天时、全自主多机协同智能巡检,大大提高巡检效率。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出于传递信息及学习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立场,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