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国内智能电网规划

2020-09-03 16:56:18 阅读量 2817

摘要:随着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的不断增长,国家电网在2009年7月制定了智能电网的发展规划,全面建成统一的智能化电网。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生活中的普及,人工智能技术被人们熟知。国家发改委将这项技术纳入发展规划与战略,并强调要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各行业。在“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着重强调,必须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电力系统相结合,构建智能电网造福人民。为响应国家政策,国内一些科研单位首当其冲,尝试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电力系统结合,2015年谷歌将AI技术引入数据中心,依托AI技术谷歌探索出了有效的管理设备和平衡电力供应的方法,节省了公司巨大的能源开支。

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经历艰难的67年,它的成长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萌芽期、成长期、发展期、上升期。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国家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电力系统自动化和智能化也是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的不断增长,国家电网在2009年7月制定了智能电网的发展规划,全面建成统一的智能化电网。到2021年,初步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初步实现统一物联管理。到2024年,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能源互联网生态圈。

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开发服务中心联合主办的“2019年(第三届)中国配电技术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在会上,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了《配电物联网技术发展白皮书》等多项技术成果。

随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提出要建设运营好坚强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概念受到了市场高度关注。泛在电力物联网是指应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的智慧服务系统。它将可视化的能源流、信息流与光伏发电、储能、地源热泵、各种家电连接在一起,通过智慧能源控制系统,实现多种能源状态的感知和优化,实现电力公司全业务数据统一管理,助推我国一流配电网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

配电物联网作为泛在电力物联网在配电领域的落地实践,实现了物联网和配电网的完美融合。今年,我国计划在天津、上海、青岛、南京、苏州、杭州等地开展第一批示范区建设,实现配电物联网关键技术规模化工程应用和典型场景的应用推广。

同时,配电物联网有利于节能智慧用电。通过利用配电物联网技术的智能配变终端,感知分析客户用电信息,对家庭、企业等不同客户群体的用电行为特征识别并画像,给出科学合理的家居智慧用电建议,实现用户侧需求的快速响应。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规划,到2021年,将初步建成电力物联网,初步实现统一物联管理,各级智慧能源综合服务平台具备基本功能。到2024年,建成电力物联网,全面实现业务协同、数据贯通和统一物联管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能源互联网生态圈。

随着时间的增长,我国在智能化电网投资占比也越来越大,这也表明我国电网的发展正在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我国电力发展的基本方针是:提高能源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电网建设,大力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煤电,积极推进核电建设,鼓励新能源发电,深化体制改革。在此方针的指导下,未来我国电力发展将呈现自动化水平高、经济高效和环保、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的显著特点。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出于传递信息及学习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立场,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自动飞行赋能行业生产力

点击体验,更智能、更便捷的无人机自动飞行系统

微信咨询

工作日: 9:00 - 17:30

预约在线演示

由于预约人数较多,请添加客服微信后,发送您的预约需求,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络。

  • 添加客服,预约演示